「我也想移民,但是我家沒有這個能力」
一個什麼樣的政府,會讓不過16歲的學生,冒著被催淚瓦斯嗆到、被塑膠流彈打到的風險走上街頭,捍衛自己?這其實算是個明知故問的問題。
《逃犯條例》修訂案原本預定在6/20進行表決,但百萬港民兩度上街遊行、抗爭,暫時把進程擋二讀討論門前,所以香港的人民成功了嗎?自然是沒有,這顆大石現在反而懸在心頭,因為港府選擇以拖待變。
這份條例之所以讓香港甚至台灣人民緊張擔憂,是有鑑過去的「李明哲事件」、「銅鑼灣書店事件」。不過今天這篇文章,並不想跟大家講古,也不想跟大家聊政治,而是想聊聊「無奈」。
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在抗議期間,自發性躺在立法會的天橋旁絕食;她在接受我們訪問的時候,表情不多,語帶無力;她說知道部分香港人,因為擔憂自己的自由縮減,因此萌生「移民」的念頭。不過這些有辦法離開香港的人,可不是多次在網路上號朝抗爭、走上街頭的年經人。
「我也想移民,但是我家沒有這個能力」一名在金鐘中心橋上的抗議學生,在我們問到她移民問題的時候,留著汗、拿著標語,狼狽地背對著我們的攝影鏡頭:「我的同學有想移民,因為他們家比較有錢」。
移民,那可是一筆為數不小的經費;對於一群吸取香港養分不過二十年的年輕學生而言,明明知道「有限的自由將走入歷史」,但他們相依為命的家人,可還在替他們下一個學期的學費努力,甚至在香港的高房價間殘喘,雙腿就猶如被沙包壓著,步步艱辛,甚至還被壓麻了。
腳麻了,要怎麼走呢?很多的學生告訴我,他們相信抗爭恐怕不會有成功的一天,但這,卻是他們僅有的選項。
#ipromise #striveforgreatness #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#17now新聞 #hongkong #反送中 #逃犯条例 #逃犯條例 #612 #楊雪盈
==以下班表文==
6/18 iNews 17:00
6/19 iNews 17:00
6/21 iNews 17:00